一、介绍
涂镀层厚度测试,是指测量施加在基材(底材)表面的涂层或镀层厚度的过程。这些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基材免受环境侵蚀(如防腐蚀、防氧化)、提高耐磨性、改善外观、赋予特定功能(如导电、绝缘、润滑)或控制成本。
涂镀层的厚度是其性能表现的关键参数之一。厚度不足可能导致保护失效或功能不达标;厚度过大则可能增加成本、影响装配或导致性能问题(如内应力增大)。因此,精确测量涂镀层厚度在工业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
二、目的与意义
在工业生产中,覆盖层的厚度过薄将难以发挥材料的特殊功能和性能等作用, 过厚则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覆盖层的厚薄不匀或未达到规定要求, 将会对其机械物理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材料表面覆盖层的厚度均匀性是最为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之一。
对材料表面覆盖层进行检测,已成为材料加工工业和用户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必备的最重要的工序,是产品达到优质标准的必备手段。
三、应用领域
涂镀层厚度测试广泛应用于众多行业。
在汽车制造中,用于检测车身漆层、防腐镀层(如镀锌)、零部件电镀层的厚度。
航空航天领域,对飞机蒙皮涂层、发动机部件热喷涂层、紧固件镀层的厚度有严格要求。
电子电器行业,需要测量PCB表面涂覆(三防漆)、连接器端子镀金/镀镍层、元器件引脚镀锡层的厚度。
建筑与桥梁领域,涉及钢结构防火涂料、防腐涂层、金属覆层(如镀锌板)的厚度检测。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的防腐涂层,以及通用制造业中各种产品的表面处理层(如喷粉、电镀、阳极氧化)都需要进行厚度控制。
四、涂层类型与基材
工业上普遍应用的保护层可分为金属覆盖层和非金属覆盖层两大类,其厚度测试方法常与基材性质有关。
1.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试
金属覆盖层通常指通过电镀、化学镀、热浸镀(如镀锌)、热喷涂等方式在基材表面形成的金属层,如镀锌、镀铬、镀镍、镀铜、镀锡、镀金等。
测试这类涂层厚度时,需要考虑基材的性质。例如,在铁磁性基材(如钢铁)上测量非磁性金属镀层(如锌、铬、铜)时,常使用磁感应法。
对于非磁性导电基材(如铝、铜、奥氏体不锈钢)上的金属镀层,或铁磁性基材上的磁性镀层(如镍在钢上),则可考虑使用X射线荧光法 (XRF) 或 库仑法(电解测厚法)。XRF是一种无损、快速的方法,尤其适合多层镀层的测量。库仑法是一种破坏性的电化学方法,精度较高。
此外,显微镜法(金相切片法) 也是一种重要的参考方法,通过观察截面直接测量,适用于各种组合,但属于破坏性检测。
2. 非金属覆盖层厚度测试
非金属覆盖层包括油漆、粉末涂料、搪瓷、橡胶、塑料覆层、阳极氧化膜、磷化膜等有机或无机涂层。
测量这类涂层厚度同样依赖于基材。在铁磁性基材(如钢铁)上测量非导电、非磁性的非金属涂层(如油漆、粉末涂料、塑料)时,主要使用磁感应法。
在非磁性导电基材(如铝、铜、奥氏体不锈钢)上测量非导电的非金属涂层(如油漆、阳极氧化膜)时,主要使用涡流法。
对于在非金属基材(如塑料、木材、混凝土)上的涂层,或某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使用超声波测厚法(需涂层与基材声阻抗差异足够大)或显微镜法(金相切片法)。
五、常用测试方法简述
- 磁感应法: 基于磁性探头与铁磁性基材间的磁通量受其间非磁性覆盖层厚度影响的原理。主要用于磁性基材上的非磁性涂层(金属或非金属)。
- 涡流法: 基于高频交变磁场在非磁性导电基材中感生涡流,涡流的大小受上方非导电覆盖层厚度影响的原理。主要用于非磁性导电基材上的非导电涂层。
- X射线荧光法 (XRF): 用X射线照射样品,激发涂层和基材产生特征荧光X射线。通过分析荧光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涂层厚度,可测单层和多层镀层,也能分析成分。
- 库仑法 (电解测厚法): 在限定面积内,用特定电解液将镀层电化学溶解,根据溶解时间和电流(法拉第定律)计算厚度。是破坏性方法,精度高。
- 显微镜法 (金相切片法): 制备样品截面,在显微镜下直接测量涂层厚度。是仲裁方法,但耗时且破坏样品。
六、选择方法的考量
选择合适的涂镀层厚度测试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涂层和基材的材料类型(磁性、导电性)、涂层是单层还是多层、预期的厚度范围、所需的测量精度、工件的形状和尺寸、是否允许破坏样品以及成本和效率等。通常,无损方法(如磁性法、涡流法、XRF)因其便捷快速而被广泛应用。